行业新闻
新闻资讯
INFORMATION CENTER
关于农药残留我们需要了解什么?
  • 256次
  • 2019-12-30
  • 来源:中科检测
  随着人们对农业产品和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农药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但随之而来的则是农药残留的安全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处理农药残留?国家相关标准又是如何规定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农药残留是指在农业生产中施用农药之后,部分农药直接或间接残存于谷物、蔬菜、果品或者土壤、水体中,无法自行分解的情况。
 
  导致农药残留的因素相对较多,主要有选用的农药种类、单季用药次数、单次使用剂量、农药助剂及安全间隔期等。通常来说,比较重要的因素是农药安全间隔期,即最后一次施用农药的时间到农产品收获时相隔的天数,可保证收获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不会超过国家规定的允许标准。
 
  不同农药或同一种农药施用在不同作物上的安全间隔期不一样,需依照规定确保农产品在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过后才采收,不应随意增加施药次数和施药量,防止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常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一般在15天左右,即在采摘前15天以内禁止用药,以便较好的保证农产品安全。
 
  那农药是不是非用不可呢?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有研究指出,农作物病虫草害引起的损失最多可达70%,但通过正确使用农药可以挽回40%左右的损失。我国人口众多而耕地紧张,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始终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目标,而使用农药控制病虫草害从而减少粮食减产是必要的技术措施,如果不用农药,我国肯定会出现饥荒!
 
  虽然不能不用农药,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合理措施减少农药残留,一方面全面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减少农药使用量;一方面正确规范使用农药,特别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的管理,减少农药残留量;还有就是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不断降低农药残留水平。这也是我们国家的农业部门一直在努力开展的工作。
 
  农药残留既可能造成急性中毒,还可能导致慢性中毒,以及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风险。实际上这些危害进程缓慢,往往容易被忽视,对人体的危害性更大。
 
  急性危害指农药残留的农产品大量摄入体内后出现的急性中毒反应,很容易造成致命的危害;慢性危害,长期食用有农药残留的农产品,会使农药在体内不断积累,对人体造成威胁,往往这种威胁是不可预测的。
 
  农药残留的标准如何确定的:
 
  农药残留标准包括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即最大残留限量)、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等,与消费者直接关系最大的是食品或食用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一样,采用国际上通用的风险评估技术和方法,以考虑最大可能的风险为原则,制定农药残留限量国家标准。
 
  以最大可能的风险为基础,就意味着执行最严格的安全要求,在此基础上,还要降至百分之一的风险。举例来说,如果食品中某农药残留量为50mg/kg时,可能会出现安全风险,那么将标准定为0.5mg/kg。
 
  近年来我国整体农药残留超标率逐年持续下降,但是农药残留状况尚不稳定,依然存在着风险隐患,比如南方地区或其他地区的夏季因为病虫害发生重、农药使用量大、易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又比如在设施反季节栽培情况下由于农药用量大并且不易降解、也容易引起农药残留超标。
 
  另外随着国内外残留限量标准的提高或监测农药种类的增加、原来不超标的农产品可能会变成了超标;而我国农业生产的产业规模太小,农民生产和经营分散,加上生产技术较为落后,基地准出和市场准入难以真正做到,造成监管困难。同时,我国农药残留的标准数量相对发达国家还比较少,因此,加快制定和完善农药残留标准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那么如何保障食品健康安全?通过权威的检测机构,依据国家标准的规定进行合理的测试,从检测结果确定食品中农药残留是否符合安全食用规范。中科检测拥有CMA、CNAS资质,可以出具科学可靠的农残检测报告,如果有相关业务需求,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