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新闻资讯
INFORMATION CENTER
危废处理行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建议
  • 225次
  • 2019-12-12
  • 来源:中科检测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以及监管问题,是我国目前危废处理行业需要直视的一个问题。从现状分析,危废行业主要存在三大难题。
 
  一、危废处理存在缺乏全面规划、制度设计缺陷多、监管力量薄弱等问题。
 
  目前,全国范围内,具有危废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而其它地区危废排放的重点省份处理能力明显不足,比如山东、内蒙古、河南、湖南等地。
 
  在管理上,危废的贮存、收集、运输环节的“盲点”和“堵点”较多,缺少完善的制度安排,不少地方的危废转移联单依然采取纸质化管理,方式落后,很容易伪造、变更,给监管带来很大难度。同时,危废监管力量薄弱,监管人员严重缺乏,尤其是区县一级缺乏专门的危废管理人员。
 
  二、危废处理行业存在产业缺口大、产能利用率不足、恶性竞争等问题。
 
  首先,危废实际情况没有摸清,处理能力存在缺口。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第30次会议在审议“固体废物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时,提出我国工业危废产生量4000万吨,但根据实际调研,我国危废实际年产量约在8000万吨以上。但目前具备危废经营许可证的单位的处理能力为6471万吨,与实际排放之间存在缺口。
 
  其次,产能利用率低。据数据显示,危废处理能力真正发挥作用的只有1/4左右,其它来源的数据也同样显示现有产能不能充分利用。此外,危废处理行业新建项目审批复杂、落地周期长、回收成本慢、利润低,近几年更是由于跨界经营和资本方的争先布局、跑马圈地、抢夺人才,引发了无序竞争、恶性竞争,最终导致整个行业规模出现效应低、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利润率下滑和实际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
 
  三、产生危废的相关企业存在管理混乱、违法处置等问题。
 
  一些企业没有按照国家要求建立完善的危废管理制度,或者制度落实执行不到位,甚至还长期存在“跑冒滴漏”等所谓的生产漏洞,企业的危废处理压力减少了,但社会的潜在环境风险增加了。故意违法处置危废的现象也并不少见。近几年,各种关于各类企业偷排、偷埋、混装处理危废的新闻屡见不鲜。还有的企业在开办之初就采取阴阳设计图、明暗管双排污系统、厂区内预留地下填埋空间等方式,为偷排、偷埋作好准备。严重违反国家相关标准规定。
 
  那么针对这三大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一、加强对危废处理行业的扶持力度。
 
  一是加强政策的倾斜力度,推动国有资本和鼓励社会资本加入危废处理行业。二是加强对危废处理相关研究项目的支持,鼓励技术创新,牵头实现产学研结合,为新技术快速应用提供适当的创业扶持。三是对区域性危废处理模式进行科学布局,对于产业集中区域应当强制配备危废处理企业;对于地广人稀、危废来源多为医疗废物等的地区,可以探索建立危废的储存、转移、集中处理制度,尽可能提升危废处理的效率。
 
  二、将危废处理行业作为重要一环纳入节能环保产业及绿色发展的规划布局。
 
  将危废处理作为强制项目,纳入各地的工业园区规划之中,凡是新开发的园区,必须要配套危废处理企业;对已经建成投产的园区,如果缺乏危废处理企业的,应尽快引进建设。同时,规划中需要有规划意识,给危废处理企业预留足够的土地等,方便其根据需要扩大产能,应对急剧增长的处理要求。另外,还要结合产业特点和行业规律,利用科技创新,努力发展循环经济相关产业和开展园区的循环化改造,使部分危废变废为宝,成为其他企业的产品原料。
 
  三、利用法律手段强制危废信息公开,同时依托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全面提升危废监管水平。
 
  一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借鉴信息披露制度等的优势,要求大量使用危险物质或排放危废的企事业单位必须披露相关信息,利用社会公众进行监督;同时,通过新媒体和开设专门的环保直播频道,对重点排污企业的相关状况进行全天候信息公示,让民众通过直播对排污等情况进行实时举报。
 
  二是加强政府部门内部的数据开放,借助大数据手段,通过综合分析发现企业的数据异常,开展重点监察。
 
  三是强化技术装备的升级,利用无人机、远程监控等新技术手段,减轻监管人员的负担,提升监管效率。同时提升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等的技术含量和防伪水平,使之更难伪造,更易溯源。
 
  在进行危险废物处理的时候,必不可少的是对其类别进行鉴定。如果企业自身不具备危险废物鉴别能力,可以借助权威检测机构的技术手段。中科检测具备国家检测资质,能协助企业鉴定危险废物类别,完善处理危废处理。如果有这方面的检测需求,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