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新闻资讯
INFORMATION CENTER
解读海水入侵监测与评价技术规程
  • 253次
  • 2021-05-11
  • 来源:中科检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海水入侵监测与评价实施过程中的监测方案设计、监测内容与方法、现状评价和监测资料汇总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海岸带和海岛的海水入侵监测与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828.3-2012水位测量仪器第3部分:地下水位计GB/T 12898-2009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20257.3-201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3部分: 1:25 000 1:50 000 1:100 000地形图图式
GB/T 20257.4-201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4部分:1:250 000 1:500 000 1:1 000 000地形图图式
GB/T 50138-2010水位观测标准
GB/T51040-2014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规范SL 360-2006地下水监测站建设技术规范HJ/T 164-200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海岸带coastal zone
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的过渡地带。
注:海岸带范围上限起自现代海水能够作用到陆地的最远界,下限为波浪作用影响海底的最深界,或现代沿岸沉
积可以到达的海底最远界限。
3.2
海岛island
四面环水,在高潮时高出水面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
3.3
海岸线coastline
多年大潮平均高潮位时海陆分界痕迹线。[来源:GB/T 18190-2007,2.1.1]
3.4
海水 sea water
与大洋相连,盐度为2以上的水体的水。[来源:GB/T 15918-2010,4.4.3]
3.5
咸水 saltwater
矿化度大于或等于1g/L的水。[来源:GB/T 50095-2014,8.1.3]
3.6
海水入侵seawater intrusion
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海岸带地下水动力条件变化,使地下含水层中的淡水与海水之间的平衡遭到破坏,导致海水或与海水有水力联系的高矿化地下咸水沿含水层向内陆扩侵的现象。
3.7
咸淡水过渡带 transitional belt of salt-fresh water
在咸水与淡水之间,因水动力弥散作用形成的盐分浓度渐变带。
 
4监测方案设计
4.1总则
监测井构成监测断面,监测断面构成监测网。在监测网布设前,应收集相关水文、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监测网的布设应兼顾科学性、经济性、可操作性。
 4.2监测断面布设
监测断面布设要求如下:
a)主断面原则上应垂直海岸线或咸淡水界线布置,辅助断面应考虑查明边界条件的需要及入侵趋势进行布设,断面的长度应跨越并控制入侵区与淡水区、入侵区与咸水区的边界;
b)在主要由海水引起的海水入侵区,监测断面应垂直于海岸线,也包括地下水漏斗区;
c)在主要由咸水体引起的海水入侵区,监测断面应大致垂直于咸水带和淡水区方向,根据实际情况横跨地下水漏斗区;
d)在主要由咸潮入侵引起的海水入侵区,应垂直河流布设监测断面;
e)应控制监测与海水入侵直接关联的含水层;
f)应控制监测海岸带地下水漏斗区和负值区;
g)应控制监测不同的水文地质单元。
4.3监测井布设
监测井布设的一般规定如下:
a)咸淡水过渡带内的监测井的间距,应按从咸淡水界面起由密到疏的原则布置;
b)过渡带内监测井的数量和布置应考虑监测工作扩充的需要。淡水区还应考虑界面移动速率,以保证在监测期间至少一组孔始终在淡水区内;
c)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单井或井组,其基本水文地质资料齐全,并可以保持监测时间的连续性。
d)每个监测井应建立卡片,作为永久档案资料,海水入侵监测井记录卡按附录A执行;
e)监测井的安装、测量、清淤等按SL 360-2006第4章相关规定执行;
f)监测井的密度:每个断面应设监测井3个~5个;断面间距应不超过25km,海水入侵严重区
断面间距应不超过10km;监测区断面数应不少于3条。
 
5监测内容与方法
5.1常规监测
5.1.1常规监测内容
常规监测内容包括:地下水水位、地下水氯离子浓度、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地下水电导率、地下水温度。
5.1.2可选监测内容
可选监测内容包括: pH、钾、钠、钙、镁、硼、锶、氟、溴、碘、硫酸盐、硝酸盐、碳酸盐、碳酸氢盐、氧同位素( 15o)、氢同位素(H)。
5.1.3常规监测方法
5.1.3.1水位监测技术要求
水位监测技术要求如下:
a)地下水位监测应测量静水位与井口固定位置的高差并换算成高程,即测量井口高程与地下水
埋深之差,水位监测结果以米(m)为单位;
b)监测井井口固定位置高程控制精度不低于四等水准测量精度﹐监测井高程2年~3年核检一次
并误差校正,高程控制和水准测量按GB/T 12898-2009相关要求执行;
c)人工监测水位,应测量2次,间隔时间应少于2 min,取2次水位的平均值,两次测量的允
许偏差为测量深度的±1%。当偏差超过±1%时,应重新测量;
d)监测记录时,同时记录相关情况,如抽水、降水或灌溉等;
e)布卷尺、钢卷尺等器具的精度必须符合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允许的误差规定,每半年检定一次,
测绳、导线等器具作为测量辅助设备,测量过程中应与布卷尺、钢卷尺等器具进行比测;f)应用水位计监测水位按照GB/T 11828.3-2012相关规定执行。
5.1.3.2采样技术要求
采样技术要求如下:
a) 在监测井采取水质样品时,应在充分抽汲后进行,抽汲水量应大于井内水体积的2倍;从停止取水超过三个月的水质监测站中采集水样,采样前应进行抽水,抽水量不应小于井内水量的3倍;每次取样要在水面下相同距离处取样,宜在水面下2m处取样,样品数量不少于1L;
b)水质样品瓶需事先清洗3遍,取完样后立即把样品瓶密封,并贴上标签;取样点位置、取样时间和水样编号应在现场登记在取样本上,记录取样时的环境条件,如抽水或降水等;
c)水质样品保存和送检等技术要求按GB/T 14848-2017附录A相关规定执行。
5.1.3.3样品分析技术要求
样品分析技术要求如下:
a)海水入侵样品分析以氯离子、溶解性总固体、电导率指标为主。为便于开展入侵来源、入侵方式等结果分析,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补充pH、钾、钠、钙、镁、硼、锶、硫酸盐、硝酸盐、碳酸盐、碳酸氢盐、溴、氟、氧同位素(18o)、氢同位素(H)等指标;
b)每批次应取5%的平行样进行测试对比,其他海水入侵样品分析质量控制按照HJ/T 164-2004相关要求执行;
c)海水入侵样品检测分析方法的选择见附录B。5.1.4 常规监测频率监测频率应每季度监测1次。考虑实际监测情况监测频率不应少于每年2次,应保证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各监测1次。
5.2海水入侵自动监测
5.2.1自动监测系统安装
海水入侵自动监测系统包括传感器、数据传输终端、供电设备,系统安装按照GB/T 51040-2014第5章第6条和第7条执行。
5.2.2自动监测内容
海水入侵自动监测指标应包括:地下水电导率、地下水水位和地下水水温。
5.2.3自动监测频率
海水入侵自动监测频率应按不同监测目的和要求来确定,监测频率应以1次/小时至2次/天为宜。若每天监测2次,监测时间为每日8:00和20:00。
5.2.4自动监测精度要求
用于海水入侵自动监测的传感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a)电导率测量范围0 mS/cm~120 mS/cm,分辨率0.1 mS/cm;
b)高盐度卤水宜选用电导率测量范围100 mS/cm~180 mS/cm,分辨率1 mS/cm;c)水位埋深测量范围0 m~20 m,分辨率0.02 m;
d)温度测量范围:-10 ℃~50 ℃,分辨率:0.1℃;e)工作环境温度范围:-20 ℃~50 ℃;
f)工作环境湿度范围:0 %~100 %;
g)数据传输终端和供电设备要求按照 GB/T 50138-2010第4章第2条执行。
5.2.5自动监测系统校准
自动监测系统应具备校准功能,使用自动监测仪前应进行检定或校准,每年应检定或校准1次。
 
6现状评价
6.1评价要求
现状评价应根据监测数据,评价区域海水入侵灾害的入侵距离、入侵范围、入侵程度及趋势,绘制海水入侵现状评价图。
6.2评价指标
海水入侵现状评价应根据以下评价指标确定海水入侵的入侵距离、入侵范围和入侵程度:a)常规监测:地下水氯离子浓度;
b)自动监测:地下水电导率(25 ℃)。6.3评价方法
6.3.1海水入侵程度等级评价
海水入侵程度分为无入侵、轻度入侵和严重入侵,评价指标分级详见附录C。
6.3.2入侵距离
根据断面监测结果,采用距离插值法计算海水入侵距离(咸淡水分界点与岸线的垂直距离),距离插值法详见附录D。
考虑海水入侵的变化情况,对监测断面中不存在无入侵点或轻度入侵点的情况进行如下要求:
a)如断面中不存在无入侵点,入侵距离以断面距离表示;
b)如断面不存在轻度入侵点,入侵距离采用附录D中公式D.3计算。
6.3.3入侵面积
地下水氯离子浓度为250 mg/L或电导率为1.6 mS/cm的等值线,与海岸线所构成的封闭区域,其面积的计算方法详见附录D。
6.3.4趋势分析
根据评价结果,通过与往期的海水入侵距离和面积进行对比,判断海水入侵趋势,具体要求如下:
a)对于监测断面,如果海水入侵年度距离变化在50 m以内,海水入侵稳定;海水入侵年度距离增加值大于50 m,海水入侵加重;海水入侵年度距离减少值大于50 m,海水入侵减弱;
b)对于可确定入侵面积的区域,如果海水入侵面积增大,海水入侵加重;海水入侵面积减少,海水入侵减弱。
 
7监测资料汇总
7.1照片
汇总的照片资料包括现场监测的照片及数码信息,照片分辨率不低于300 dpi。
7.2原始监测数据
包括所有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原始记录。监测井信息按照附录A整理,水位监测数据按照附录E中E.1整理,水质监测数据按照E.2整理。
7.3相关图件
7.3.1上报图件
应上报图件包括海水入侵站位分布图、海水入侵现状评价图等。7.3.2图件编制要求
7.3.2.1比例尺
图件比例尺为1:250 000,其中海水入侵严重区图件比例尺为 1:100 000;图件信息包括:相关基础地理信息、经纬度、比例尺、图例、制图人信息等。
7.3.2.2制图精度
图廓边长度误差小于等于图上±0.1 mm;对角线、方格公里网线长度误差小于等于图上+0.3 mm;格网交点的直角坐标位移小于等于图上±0.6 mm。
7.3.2.3坐标系、投影、分幅
坐标系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6°带投影,也可采用其他需要的投影;分幅采用国际统一分幅或自由分幅。
7.3.2.4图式符号
1:250000图件按照GB/T 20257.4-2017规定的要求执行,1:100000图件按照GB/T20257.3-2017规定的要求执行。现状评价图图式见附录D。
7.4其他要求
监测资料其他整理要求按照GB/T 51040-2014第8章相关规定执行。

中科检测涵盖海水检测、海水入侵监测、海洋沉积物检测、海洋生态调查、海洋生物质量检测、海水淡化检测、水域生态调查、淡水生态调查等服务,并致力于推进海洋环境良好发展。

推荐资讯Related news
推荐服务Related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