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次
2024-05-24
- 来源:中科检测
海洋中分布很广的一些赤潮生物可以分泌腹泻性贝类毒素,这种毒素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并在贝类体内积累。如果误食了这些贝类,就会引起中毒。通过对贝类水产品进行腹泻性贝类毒素检测,可以有效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确保人们食用的海鲜是健康无害的。
腹泻性贝类毒素介绍
腹泻性贝类毒素主要由鳍藻属和原甲藻属中的有毒甲藻产生。当人们食用含有这种毒素的贝类后,会出现腹泻、腹痛、呕吐等症状。有一些腹泻贝类毒素通过作用于人体的酶类系统而影响生理功能,有一些则会对肝脏或心肌造成损害。慢性接触腹泻性贝毒甚至会促使消化系统肿瘤的形成。
腹泻性贝类毒素检测方法
GB 5009.21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本标准规定了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测定的小鼠生物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本标准中小鼠生物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适用于贝类及其制品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适用于贝类可食部分及其制品(不包括盐渍制品)中腹泻性贝类毒素大田软海绵酸(OA)、鳍藻毒素-1(DTX-1)和鳍藻毒素-2(DTX-2)的测定。
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1)小鼠生物法:
用丙酮提取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DSP),经无水乙醚分配,减压蒸干后,再以含1%吐温-60的生理盐水为分散介质,制成DSP混悬液。将该混悬液注射入小鼠腹腔,观察小鼠存活情况,计算其毒力。
2)酶联免疫吸附法:
根据竞争性酶联免疫反应,游离的腹泻性贝类毒素与其酶标记物竞争腹泻性贝类毒素抗体。没有被结合的酶标记物在洗涤步骤中被除去。将酶底物和显色剂加入到孔中并且孵育。结合的酶标记物将无色的发色剂转化为蓝色的产物。加入反应终止液后使颜色由蓝转变为黄色。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量微孔溶液的吸光度值,试样中的腹泻性贝类毒素含量与吸光度值成反比,按绘制的标准曲线定量计算。
3)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试样经甲醇提取,碱性条件下水解释放出酯化态腹泻性贝类毒素,液相色谱分离,串联质谱法测定,以基质标准曲线进行外标法定量。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机构。

整体技术解决方案。
电话:400-133-600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兴科路368号(天河实验室)
广州市黄埔区科学城莲花砚路8号(黄埔实验室)邮箱:atc@gic.ac.cn